1756章:浩然何所求(2 / 2)

天下王者 一景之月 1129 字 13天前

就在五人说笑之际,忽然一个小厮急急忙忙的冲了进来,对着宋濂急切的叫道:“老爷,老爷,刘先生的书童刘清送来消息,说先生已经收拾停当了,这就要从应天返回青田老家了!”

“哎呦——瞧老夫这记性!伯温是今日奉旨返回青田老家,我说好要去相送的,这等大事,差点给忘记了!该死,该死!”宋濂放下茶杯,边拍着脑门,边往外走。

萧云也是一阵懊悔,他知道刘伯温这一走就是三年,三年后被胡惟庸逼迫返回金陵城,自此在金陵病逝,记起当日的传刀之恩,今日这送别是一定要送的,忙站了起来,跟着宋濂找人驾好了马车,出了府邸,便往镇江方向追了去。

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

春秋时,镇江属吴国,被称为“朱方”。吴王开凿邗沟以沟通长江、淮河,镇江由于位于邗沟与长江交汇处南岸,逐渐形成长江下游南北交通的主要渡口之一。吴国后来被越国所灭,楚国又灭越国,并将朱方之名改称谷阳(因镇江位于北固山之南)。

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来到谷阳,见此地形势雄险,“因山为垒,临江望海”,遂命3000赭衣囚徒凿断京岘山,以破王者之气,并改名为丹徒。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原籍浙江富阳的孙钟迁居丹阳司徒钟离村,其子孙坚、孙孙策、孙权先后统率江东兵马。孙权在迁都建业(今南京)以前,于建安十四年先在京口临江的北固山居高临下建造一座坚固的军事堡垒“京城”,俗称铁瓮城,作为新都的东部屏障,从此镇江有“京口”之称。后来这一段的长江河段也称为京江,到隋文帝开皇十五年,雄才大略的隋文帝,在此设置润州。随着隋炀帝,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开辟京杭大运河,连通了这一代水域,镇江作为联系中原王朝与六朝以后新兴的江南经济区之间的漕运孔道,形成一个繁盛的航运与商业城市。如今是江水碧似蓝,两岸风景如画,从古到今,潮来波涌,游人如织,好不繁华。

离镇江港口不远处有一座长亭,八柱矗立,红柱青瓦,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飞翘,攒尖宝顶,亭脊饰有吻兽,蔚为大观。亭身空透,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以供游人休憩,此时便站着两个人。

为首一人一袭青色长衫,他身材欣长,一把长须抚胸,随风而动,一眼望去,颇有些仙风道骨之感,他背负着双手,黏着长须仰望着远处被烟雾笼罩的皇宫,轻轻叹息了声,似有一丝不甘心,也有一丝无奈。

“老爷,这一路去,可要好几日,您身子骨不好,宋大人他们还没来,您先坐下喝杯茶吧”。那男子身后的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小心的提醒道,眉宇间多了一丝忧色。

那男子似乎没听见一般,望着金陵皇宫的方向看了许久,这一次离去,此生只怕是没有机会回来了,十年前,他一袭青衫被邀请至此,从此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先后伐陈友谅,灭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凶悍的鞑子,在他精心的策划下,如今唯剩下残元还苟延残喘,但他相信在徐达三十万大军的攻击下,用不了多久,这股实力就会被彻底消灭,到那时没有战争,没有鞑子、没有可怕的赋税,人人有饭吃,百姓有田耕,有新衣穿,有房子住、有书读,有官可做,日子一定比现在好!“男子喃喃自语了一番,忽然长叹了声,道:”到那时,你们恐怕也忘了我刘伯温吧!“

“刘大哥,伯温老弟——?“长亭的后面,一辆马车疾驰而来,狂奔的马车里,萧云挥舞着大手,不断的叫喊,那摸样仿佛生怕长亭里刘伯温跑了一般。

“老爷——是萧大哥还有宋大人!“刘清一脸的惊喜,自家老爷好歹也是辅佐陛下打下江山的人,哪能落得没人相送的地步呢?”

“萧兄弟,宋大哥,你们怎么来了?”刘伯温心中欢喜,忙迎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