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1 / 2)

力荐河山 退戈 2067 字 15天前

他临走时不过随口一句,难道真要一语成谶?

林霁迁怒道:“所以你回来做什么!我这左催右催催的是谁,你心里都没有数吗?”

林行远冷漠瞥他一眼。

这时候也不跟他争吵了,坚定道:“我现在就回京城。”

“且慢。”林霁说,“你一个人回去,与方拭非又有何异?顾泽列可不会给我多少面子,更不会给你面子,你爹我也不想被逼来个起兵造反。”

林行远试探道:“不然您借我一点儿兵?”

林霁冷笑:“不如我借你一条命?”

林行远被泼了冷水,又不敢与他生气。只低声道:“给条明路。”

林霁在屋内踱了一圈,重重哼出一口气。

其实明路简单清晰,就看你能不能狠不狠得下心。

片刻后,林霁转身郑重道:“我给你准备几车贡品,你带上一队押运的精兵,送贡品进京。速度要快。要是有人拦你,你就当不知道他们是谁,先打了再说。等你回到京城,若陛下尚在,你携我信物,去与他和盘托出,他不会怪罪你。若届时陛下已经去了,京城又为贼人把持,你知道该怎么做?”

林行远迟疑了下,问道:“打?”

“杀。”林霁眼中寒光闪烁,声音坚定起来:“杀掉他。”

林行远点头。

“别让人知道是你干的。”林霁说,“死了别回来。”

林行远:“……”

死了他还真回不来。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想看掉马,快了。我想发的盒饭,也快了。

第135章 禁军

顾泽列的审查过程缓慢而凝滞, 仿佛有人在阻挠。

然而背后阻挠的又岂止是一个两个?

方拭非是最先揭发他罪状的官员, 又主动找到了他的人, 自然想要一同审理此案。然被御史公断然拒绝。

“你不得参与。”御史公干脆道, “你需回避,此案会有其他人秉公办理。”

方拭非说:“我也是台院官员, 我也能秉公办理!”

“可你心有偏见, 怕会不公,难以服众。老夫也不认同。”御史公说,“我不管我今日手下要审的是谁,命我审的是什么案子, 我绝不允许有人在我面前假公济私。”

方拭非用力道:“我只看证据行事!”

御史公言重道:“那你的证据呢?你若是有证据,就不会只说得冠冕堂皇。我等在找的,不就是你口中已经定论的证据?”

这点方拭非还真是无可辩驳。

御史公知道她无恶意,缓和了些,又说:“御史台从不是一家之言,也不是能以权压正、以上压下的地方。此处官员各来自不同世家,老夫不可徇私。”

方拭非颔首应允。

话虽如此,前景却并不光明。

能明确指证的证据, 已全部被销毁。似是而非的线索,又不能拿来当证据。

即便有千百次的巧合,依旧只能是巧合。

顾登恒病中出来开了几次早朝, 终究还是撑不下去,重新罢朝。所有奏折直接呈上来,抽出精力批阅后再分发下去。

可他实在是太疲惫了, 成堆的奏折堆积,根本无从下手。已无往日神气,视线也开始发花,即便是终日坐在桌案前,依旧收效甚微。

身边竟还无一个能让他信任帮忙的人。

他怕自己并糊涂了,神智不清。请了王声远跟御史公前来共同商理朝政。又叫了顾泽长来帮忙记录阅读。

拼了数日之后,太医还是不满意,嘱托顾登恒要静养,不能劳心。

大约是考虑到自己实在苦于支撑,顾登恒答应了。之后只每日过问顾泽列的案情进展,其余事情无暇关心。

“要抓他的把柄,的确是不容易。”顾登恒不知该是欣慰还是心酸。见识到儿子的本事,却是在这种事情上。

他说:“多年结党营私,他在揽权上,真是比朕想象的要做得好。”

御史公等人自然是不敢接嘴。

顾登恒叹道:“朕现在没法帮你们了,只是多活一些时日,不要给你们添麻烦就好。”

御史公忙说:“陛下前往保重龙体,不要为琐事忧虑。朝中并无大事,我等若有困惑,再来请您定夺。”

顾登恒淡淡嗯了一声。

他自己也很困惑,找到定罪的证据,他应该高兴还是不高兴。对于这天下之主,他究竟应该选谁?

或许他可以选一个稍稍听话,又有上进心的孩子。这样即便他自己才学疏浅,可只要能做到听忠言,选良才,就不会出现大错。历史上幼帝登基不就如此?

林卿忠心耿耿,能晓大局,即便新帝毫无根基,也会保他。

顾登恒此时有些庆幸。他朝中大臣虽然心有龃龉,却也的确有不少真才实学之辈。只是御史公王声远等人是随他操劳多年,把持朝堂半壁江山,如今呢?如今已经老了。不知往后还能撑上几年?他必须考虑,越长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