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1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 5052 字 17天前

松平信纲听了,也不禁有些哑然无语。就在这时,忽然头脑中闪过了一道灵光,道:“我明白了,愿来是为了这个。”

东乡重次死后,商家军向萨摩军的残部发动了最后的进攻,在一阵火枪射击之后,萨摩军的残部伤亡一片,其畲全都自杀身亡。而首里城的动乱也终于全部结束。

萨摩军几乎全军覆没,而彦根军也好不到那里去,就算加上松平信纲带来的二千人的余众,一共也只剩下一千八百多人。因此也可以算是损失残重了。

而同样损失重大的首里城,原来这里本来有三万多名琉球百姓居住,现在只剩下不足五千人,而在动乱结束之后,更为重要的是,琉球王尚贤,以及王室成员,也全部都丧生在这一次动乱当中,从幸存的几个待从那里得知,琉球的王室成员就是在昨天,被住在王宫里的岛津光久等人全部杀死,而且王室的女性成员,也都遭到萨摩藩的奸淫。还有不少人是自杀身亡的。

松平信纲得知之后,也不禁苦笑了一声,自己的推测没有错,商家军的目标既不是萨摩藩,也不是自己,而是琉球的王室。

尽管琉球不大,但却依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只要琉球王室存在,商毅就很难名正言顺的吞并琉球。当然以商毅的实力,并不是不能直接干掉琉球的王室,但这样一来,在琉球恐怕人心不服,难以稳定。而萨摩藩这一闹,正好替商毅解决了这个难题,琉球百姓的仇恨全都被转移到日本身上,对商毅反而会感恩戴徳,心甘情愿的服从商毅的统治。

因此商毅的这一手玩得确实十分高明,幕府、自己、萨摩、琉球,全部都被他玩弄于掌股之间。琉球正是日本南端的门户,商毅占领琉球之后,日本等于门户大开,而面对这样一个可怕的对手,日本有胜算吗?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九二章 抗清统一战线

就在商家军的舰队以巨舰重炮轰开了日本国门的时候。商毅在南京正式招开了江南四方会谈,制订南方的四个政权同时存在的规则。

参加四方会谈的代表是,南京方面的代表是李岩、李松晨;永历朝廷的代表丁时魁、吴贞毓;永安朝廷后代表张煌言、尚之孝;绍武朝廷的代表郑鸿逵、顾元镜。另外还有三名中立方的代表吴甡、史可法、黄宗羲,付责从中调停,协调各方的关系。

整个会谈足足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过程也十分曲折,四方代表为了自己一方的利益,全部都尽力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多次中断了会谈的进程。在整个会谈其间,一共发生了七次休会暂停,甚致还有两次有代表威胁要退出会谈,而在桌面下的暗箱操作,威逼利诱,拉陇分化等等手段,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现在南方的四个政权一强三弱的事实是不可改变,三个南明朝廷都是处于弱势的一方,但本身都不思进取,不能励精图治,奋发作为,而且在互相之间还都不能兼容,难以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同盟来对抗南京,因此在会谈的大趋势上,也只能被南京政府牵着鼻子走。

但经过了艰距的反复协商,扯皮拉筋之后,终于在十月五日这一天,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签定了协议。

协议首先规定,正式承认永历、永安、绍武这三个明藩朝廷的合法地位,互相并尊,如遇会议、会盟、签定协议,则以各朝廷皇帝的辈份、年龄来分列位次;各朝内部的内政自主,官员任命、岁赋役征,其他各方都不得干涉,;南京方面也承认奉立三个明藩朝廷为正朔,在公文来往方面,以臣属自居。而三个明藩朝廷也共享正式策封商毅为靖北王,将湖广、江西、浙江、南京四个地区确定为商毅的封地。

这一点是确定现在南方秩序的大原则,也是经过了最激烈的争吵,由其是永历朝廷,因为永历朝廷的皇帝朱由榔是祟祯、弘光两个皇帝的堂弟,从血缘来说算是最近的,因此一直都以正统自居,当然不甘心和其他二个朝廷并列,相比之下,永安、绍武两个朝廷因为血统较远,到是能够接受这个事实。结果以三比一的优势为压永历朝廷。

为此永历朝廷的代表还闹出了第一次退出。但南京方面对此也早有准备,通过私下的渠道,警告永历朝廷,一但为此而退出,那么等南京、永安、绍武三方达成一致之后,将联合出兵,同伐永历朝廷,后果很严重,自己看着办。结果永历朝廷的代表果然害怕了,也只能服软。

不过商毅表示仍然奉立这三个明藩朝廷为正朔,也算是给足了他们面子,尽管谁都知道,这仅仅只是在名议上,但回去之后也能够自圆其说。而对南京方面来说,重视的是实利,而不是虚名,何况南京政府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政权,基本上也不会和三个明藩朝廷有什么官方来往。

而三个明藩朝廷承认商毅靖北王的称号和封地,也不过是顺水推舟,因为商毅己经称王了,封地也占领了,承不承认也都一样。

协议的其次内容,是正式确定三个明藩朝廷的疆土范围以边境,并且规定发生摩擦事件,只能用协商解决,或请第三方调解,但在互相之间不得无故兴兵袭犯,否则其他各政权将联合对其进行打击。而除目前各方所拥有的地区之外,其他的地区将由各方自己抢占,谁打下来归谁。

在承认了第一条的大原则之后,这一条是争议最小的,因为三个明藩朝廷都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之辈,能够守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当几天太平皇帝,过几天舒坦日子就心满意足了,别人不来打自己就谢天谢地,谁都没有兴趣再去打别人,致于统一天下,还是算了吧。而各朝廷内部的官员也都忙着争权夺利,能够在一个外部稳定的环境中争权夺利,当然也受各方的欢迎。

协议的最后内容,都是针对清廷的。包括的内容有:南方各朝廷都与清廷势不两立,以收复失地为己任,并且约定首先收复北京的一方,将为天下共主;与清廷发生任何官方来往、签定和约、南方都必须以一个整体进行,任何一方都不得私下与清廷签定任何协议、和约;任何一方遭受清廷或其他势力的攻击,其他三方都有义务出兵支持;而三个明藩朝廷如果要出兵北伐,商毅将为其让路。

关于这部份内容,其他的到没什么,因为现在长江中下游都是商毅的地盘,除了永历朝廷有一部份和四川接壌之外,其他都和清廷没有直接相邻,谁都不担心清军会打过来。因此签定四方攻守同盟,永历朝廷也很满意,而其他两方也都没有意见。

而争意最大的是收复北京者为天下共主,因为谁都知道,现在的南方有实力收复北京,只有商毅。因此这一条等于是为商毅量身定做,但谁也无法提出反对意见来,毕竟不能说自己收复不了北京。

而对南方除商毅之外,唯一一个真心想和清军作战的郑成功集团,商毅也在私下答应他们,下一次与清廷作战,一定会叫上他们一起出兵。并且在长江北岸的沿海地区,也让出一个地方,供郑军驻军,屯积粮草物资。因此郑成功集团也全力支持这项协议。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次要内容,比如各方都将开放各自的边境地区,互相通商往来,降低关税,流通商品贸易;允许《杭州时报》在其他三个朝廷内自由发行;南京政府也邀请三个明藩朝廷派遣官员,留驻南京,以便于互相联络沟通等等。因为这些事项并不涉及各方的根本利益,到也并没有引起多少争议,很快也就确定下来了。

这份在后来被称为是南方抗清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性文件,也就是这样被捣鼓出来了。而在后来的档案、历书中,将这件文件称为《南方联盟协议》。

各方代表在协议上签好名之后,也都带着各自的一份协议,离开南京,返回自己的朝廷。不过在各自的朝廷中又都引发了一场争论,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不过各方的实权人物心里都清楚,现在南方三朝廷根本无法与商毅相抗衡,而且这协议对自己来说也多少有一些好处,而不利的地方,似乎在目前还真的没有,一但不承认这协议,万一把商毅给遭恼了,真的打过来怎么办?

另外其他三方的不少大臣们也都有这样一个想法,反正有商毅在前面挡着清廷,就让他去和清廷硬拼,等到他们拼个两败俱伤,自己也好坐收渔利。因此在这多重因素之下,虽然也经历了一番争吵,但最终还是认可了这份协议。而随后各方又都各自投入到权力斗争当中去了。至于协议,也没人再理会。

三个明藩朝廷内部的事情,商毅从情报部门那里也都陆续知道一些,大体的发展并不出他的预料,虽然从理论上说,签定的协议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随时都可以被撕毁,但三个明藩朝廷肯派人到南京来参加会谈,就基本表示了各方对会谈结果的主要态度。而且协议也充份照顾到各方的现实利益,因此在时局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之前,各方也都不会轻易违反这份协议,至少也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那么在短时间内,自己也不用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南方,而是可以将大部的注意力放在北方的清廷,以及海外。

同时第二次琉球战役,以及进攻日本,袭击江户的战斗消息也都陆续传回到南京,战事的进展也十分顺利,一直都按照商毅预定的计划进行,也让人十分放心。因此现在商毅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自己内部的调整上,现在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安排一直排到了今年的年底。

而首先要做的,就是举行称王仪式,虽然现在商毅己经称靖北王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在南京政府的文件上,也己经使用靖北王的称呼,而且也得到了三个明藩朝廷的正式承认,但由于四方会谈的进行,以及其他的事务商毅始于都没有举行一个正式的加冕仪式。虽然只是称王,但也仍有一套十分复杂的程序和仪式,在中国古代,对这一套程序是非常重视的,因此从理论上说,商毅这个靖北王还不算是名正言顺。

现在其他事情都告一段落,四方会谈也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因此周世奇、王夫之、李岩、李格非等人也向商毅进言,应该在南京筑台祭天,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正式登台,进冠冕,玺绶讫,面南背北称王。

商毅虽然不喜欢这些繁琐的仪式,但也不好弗众人的意愿,因此也只好同意,但要求一切仪式,都尽量简进行。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一九三章 称王设官

其实称王的仪式也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形式,还要分封各级官员,以及商毅的众妻妾们也都要得到正式策封,正式成立后宫。

尽管这一次只是称王,而不是称帝,但现在商毅集团巳经不在是一个临时的地方割据势力,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政权机构。也需要一套与之相配的行政管理制度和规则,正式的官职品级,以及军队的建制,当然也包括商毅后宫的等级制度。那怕只是暂时性的。这才是称王的主要目地。因此这也是对目前商毅集团内部的一次全面的安排整合和权力分配。

另外商毅起事差不多有五年的时间了,现在虽然还不算是完全功成名就,统一天下,但也可以说是坐镇一方建朝立业的独立势力,而有不少一开始就跟随商毅的部下,在这些年来,也都立下了不少功绩,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应该对他们有所安排,进行一次阶段性的封赏奖励,这也是居上位者必须做的工作。

同时随着实力的扩大,在商毅集团内部,也形成了几个派纟,从地域可以分为山东纟和浙江系两支;从家族上可以分为周氏和林氏二派,再加上其他的小派系,也比较复杂。但正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个集团扩大,内部再形成新的派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当然在目前来说,商毅集团内部的各方势力还十分团结,并没形成争权夺利的局面,一方面是有商毅在上面压制,另一方面也是目前还处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阶段,因此众人都还能够做到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但也不能因此马虎大意,由其是称王之后的分封,不仅要做倒对毎一个人都论功行赏,还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不说让所有人都满意,但也必须让绝大多数人都心悦成服,这也确实让商毅也废了好一番脑筋。

在加冕仪式结束之后,首先是对后宫进行分封,王爵的后宫制度没有皇帝那么复杂,大体只有正妃、侧妃、偏妃三种,甚致还会有妾室。当然如果商毅原意,也完全可以按照皇帝的标准,弄出什么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来,不过现在商毅还不打算广收妻妾,只是立叶瑶瑱为靖北王正妃,林凤舞为侧妃,陈圆圆和明石姬都为偏妃。但同时商毅也正式规定,自已不在南京期间,正王妃将有代理行政决策的权力。

因为现在算是商毅正式妻妾的,只有这四个人。虽然亚莉桑徳拉和朱媺娖的婚礼都在筹备当中,但毕竟没有正式举行,因此这一次也都不在分封之列。

后宫的分封,也是最简单的一项,并没有太多争异。因为在商毅的妻妾当中,除了林凤舞之外,其他人其本都没有多少娘家势力,叶瑶瑱本来就是商毅的正妻,立为正妃也是理所当然,而且在过去几年里,商毅领军出战,都是由叶瑶瑱代理政务,这一点也己经得到了众官员的认可。

林凤舞是以平妻的身份嫁给商毅,她也是商毅的妻妾当中,唯一一个有娘家背景的,而且林凤舞本身也极居理财能力,和海外阅历,同时林家也是商毅的一个重要的支助力量,因此被立为侧妃也是顺理成章,而陈圆圆和明石姬本是妾室,被立为偏妃。

随后才是重头戏,因为中国发展到现在,文官制度己经非常完善了,没必要做大修改。因此在文官的品级和官职名称上,商毅也并不准备另搞一套,基本还是沿用明朝的旧制,官员的品级分从正九品,而各级以内又分初授、升授、加授等二三个级;而中央设内阁、分六部九寺等等。

首先商毅下令,将行政部正式改为内阁,由周世奇出首辅,王夫之、李岩、李格非三人都入阁理事。周世奇兼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王夫之兼任礼部尚书、工部尚书;李岩兼任兵部尚书,统战部部长。

周世奇,王夫之、李岩三人成为商毅的内阁成员,并不奇怪,因为这三个人很早就付责整个行政部的工作,只有李格非是被格提拔起来的。而且在此之前,李格非付责的是商业运行,对外贸易来往,以及对外事务等工作,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格局中,这些都不是主流的事务。

但李格非的身份是林之洋的盟兄弟,也算是林家的一份子,而林家也是商毅手下的一大团体,在另一大团体周家已经出任内阁首辅的情况下,林家在内阁中理当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南京政府和过去的其他朝廷不同,十分重视商业营运和对外贸易,这两块的收入占总财政收入的七成左右,因此过去李格非的工作,实际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次进入内阁,也表示商毅坚持发展商业,对外贸易,以及走向海外的态度。

由内阁成员兼任六部尚书,也是明朝常的惯例,以前商毅在行政部下,设立了十一个司,实际是将六部的职能和权利分散,因为商毅的政府和过去的历代朝廷所走的道路并不一样,还按照原先的六部划份,显然是己经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必须分得更为细致,因此这十一司实际取代了过去六部的位置,同时还会增设一些新部门。

而内阁成员兼任六部尚书之后,实际是不能参与六部的实际公务外理,只是分管各部工作,吏部下,新设组织部和人事档案部、户部分管财政部、审计部;礼部分管教育部,宣传部、工部分管工业部、农田部、工建部;而李格非分管商务部、对外贸易交流部。而兵部现在仅仅只是一个虚壳,所有与战事有关的事务,都由统战部处理,保留这个名称实际只是为了凑齐六部,因此李岩同时还兼任统战部的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