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1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 5730 字 17天前

在政权建设的同时,李自成还展开了血腥手段,清除异己,以更独揽大权,在军中建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在当时,李自成部实际是由李自成、罗汝才、革、左五营三支力量组成。虽然以李自成实力最大,但另两支也不容小视。于是在崇祯十六年(1163年)三月,李自成诱杀了罗汝才和革、左五营领头的贺一龙,革、左五营的另一位头领马回回逃到湖南。而李自成收编了罗汝才的部份和革左五营的其他三营。随后李自成又纵兵消灭了活动于河南一带的小袁营,首领袁时中被杀。

至此,李自成己拥有河南、湖北之地,拥兵五十余万,而且大权独揽,以经拥有了争取天下的实力。

这时张献忠的势力尽管还不如李自成,但在攻取了武昌之后,又收编了部分罗汝才和革、左五营的旧部,实力大增,便也学着李自成的样子,在武昌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来。而且他比李自成还更进一级,自称西王,以楚王府为王宫,称明朝为朱朝。同时还颇有附庸风雅之意,还完起了开科取士的游戏,还录取了状元、进士,并授以官职。

两位农民军的大佬都开始向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崇祯自然是坐不住了。正好这时陕西总督孙传庭上疏主动请战,要统兵东出潼关,进取河南之地。崇祯正是无人可用之时,难得孙传庭主动请缨出战,自然是大喜过望,立刻就要下诏调孙传庭出关平寇。

不过朝中也有不少官员认为孙传庭出关是冒险之举,因为孙传庭部几乎是崇祯的最后家当了。一但有个闪失,不仅关中难保,而且还会危及全局,因此孙传庭还是应该暂时呆在陕西不同,视吴甡督师的结果而再作决断。

但内阁首辅陈演却极主张孙传庭出关,可从和吴甡、左良玉形成南北夹攻之势,有望一举击溃李自成和张献忠。当然陈演的实际目地,还是为了分一分吴甡的功劳。

但陈演的主张却是正中崇祯的心意,因为这个时候的崇祯,就像是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将自己所有的本钱全部都押了出去,做最后一搏。因此崇祯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立刻下旨,进孙传庭为礼部尚书,改任督师、总制陕西、四川、河南军务,赐尚方宝剑,尽早领兵出关参战。

同时,崇祯又下令吴甡,让驻军庐州,立刻开始进攻李自成。又下令左良王,立刻从九江回军向西,进攻张献忠。合力剿灭匪寇之乱,同时下达圣旨到穆陵关,催促商毅出兵。

而且为了这次合力剿灭匪寇成功,崇祯又作出许多姿态,再一次下了“罪己诏”并宣布免河南五府三年租税,不过实际上这时河南以不在明朝的控制之下了。并且又许下了赏格:生擒李自成者,赏万金、爵通候;擒张献忠者,官极品,世袭锦衣卫指挥使。

商毅知道了这些消息之后,也不禁感叹,这一回崇祯可真是下了血本了,比在另一时空的规模,还要大了不少。当然如果这三部人马如果能够精诚合作,全力以赴,虽然说不一定就能一举扫平李自成和张献忠,但使局面缓合一些,让眀朝在多撑几年,还是完全做得到的。只不过商毅知道,想让孙传庭、吴甡、左良玉这三个人团结合力,是跟本做不到的。

这时己是崇祯十六年六月十二日,局势发展到了这一步,商毅也知道,在也拖不下去,应该出兵了,出兵的日期就定在六冃十五。因此一面转告朝廷,自己出兵的日期,一面调集人马,准备出发。

其实这时穆陵关里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也完全可以出兵。按照商毅的计划,先期出动是第二团和第三团,骑兵营和两个侦察连,另外配辅兵一千人,郎中五十人,共计有九千人左右。携带三千石粮食,每名火枪兵配一百二十发弹药,每门火炮配带八十发弹药,实心弹和散弹各占一半。第四团将于十五天以后,携带补给物资,启程上路。

六冃十五日,关城也为出发的队伍举行了盛大的欢迎议式,随后士兵们告别了亲,踏上了南下的征途。

第二卷 落日篇 第十四章 庐州聚兵(上)

商毅的人马是在七月初二到达庐州。而这时吴甡等着他,以是等得望眼欲穿了。

虽然吴甡比商毅动身的时间早了大半个月,但北京离庐州更远一些,而且中原地区以被李自成所占,还必须绕着道走,再加上吴甡又是刻意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因此只比商毅提前了七天到达庐州。

之所以把这次吴甡南下督师的地点放在庐州,是因为长江中游的地区被农民军占领,特别是武昌失守,导致南京吃紧。崇祯最担心的就是农民会顺江而下,一举攻克南京,席卷江南诸地。南京不仅是明朝的第二首都,同时也是整个江南地区的屏障,而现在明朝的财政收入有七成来自于江南地区,因此南京一但失守,不仅仅意味第二首都失守,而且等于是彻底切断了明朝的财政收入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吴甡南下督师的首要目地,就是先要保住南京不失。然后再能再谈其他的事情。而庐州就是南京的门户,左良玉己驻军在九江,吴甡再守住庐州,基本就可以保证南京的安全了。

不过吴甡在南下的过程中,虽然走得不快,但他也不是一点事情都没有做,而且在沿路上尽力招集地方军马,扩大自己的队伍,使人马达到了五万余人。同时又下令驻守在安庆府的刘良佐和黄得功部也得自己靠陇,分别驻守六安州和庐江,保护庐州府西南入口。而且这样一来,加上刘良佐和黄得功部至少在名议上,吴甡手里以经拥有了近十万的大军。

同时吴甡也深知手里只有人马还不行,因为人要吃,马要喂,还要有银子才能使士兵卖力作战,没粮没钱,就什么事也办不了。因此又让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筹备粮草军资,运抵庐州以供军用,以便人马到了庐州之后,至少在后勤补济方面有充份保障。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崇祯选择吴甡南下督师也不是没有道理。吴甡为人虽然狡猾了一些,但还是有相当的能力,早在崇祯六年(1633年)的时候,就干过剿贼镇抚的事情。可以说在目前来说,无论吴甡能不能担负起督师平乱的重任,但也只有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史可法也是十分尽职尽责的官员,和吴甡又是同属于一个阵营的——都是东林党人,因此对平乱的事情也十分上心,亲自劝说江南的富户巨商,勋戚豪门,支助钱粮物资。

而武昌的失守对南京的震动还是非常大的,张献忠可是有名的杀人魔王,整个江南地区都有些人心惶惶,但心张献忠会顺江而下,直取南京。而且江南一带基本都是富饶之地,又是全国最大最重要的产粮区,尽管现在是明末又是小冰河期,但总体来说,条仵还是比河南、陕西等地区好得许多。因此很快就筹集了一批钱粮。而史可法也亲自押送着第一批七万石米和三十万两白银赶到庐州。

正好这时吴甡的大军也到了,得到了这一批钱粮之后,吴甡才觉得有了几分底气。不过吴甡也清楚,虽然自己手下有了近十万大军,不过壮壮胆子还可以,想要指望这伙人去和李自成拼命,根本就靠不住。而且在路上他也接到了商毅以经从青州出兵的消息,因此到达庐州之后,也并不急于出兵,而是耐心的等待着商毅的到来。正如崇祯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吴甡的身上,而吴甡的希望,则全部都在商毅身上了。

听到商毅的人马到了,吴甡也十分高兴,立刻要出城去迎接商毅,正好这时史可法再庐州还没走,他也听说过商毅的名字,对他颇感兴趣因此也和吴甡一齐出迎。

等见到了商毅的人马到来之后,吴甡终于彻底安了心。

对商毅在山东的战绩,吴甡并没有亲眼见过,还有些半信半疑,但在北京看了商毅的人马阅兵时的表现之后,吴甡也不得不承认,商毅的人马,在大明朝来说,绝对是一支劲旅,绝不比关宁铁骑差,因此才在崇祯面前极要求,调商毅的人马南下。也把这次南下督师的全部希望都放在商毅的身上了。

但吴甡心里还是有一些疑虑,因为商毅阅兵时,只有五百人马,虽然堪称精锐之师,但毕竟人数太少了。吴甡甚致怀疑,这五百人马会不会是商毅的家丁。在明末时期,中高级武将和一些抚镇地方的文官都会有自己的家丁,其实就是他们的私兵,而家丁的数量则是根据个人官职的大小,财力的雄厚而定,从几十人到数百,乃致上千都有。

虽然家丁不是朝廷的正式编制,但亨受的却是最好的待遇,使用最精良的武器装备,甚致会把朝廷下拔的军费武器装配都用在自己的家丁身上。因此家丁战斗力也远远超过了其他朝廷正式编制军队。当年吴三桂救父,所带的五百人马,其实都是他的家丁。而朝廷对家丁现像也基本是睁一眼,闭一眼,默认下来。如果接受检阅的都是商毅的家丁,那么尽管精锐,太毕竟人数太少,恐怕也难当大任。

但看到商毅的军队之后,吴甡才发现,商毅的人马虽然人数不多,还没有达到他承诺的一万人马,而且衣甲也有些奇怪,但军容整肃,队列齐整。这时正是七月初的时节,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顶着烈日行军,如果换了其他的明军队伍,恐怕早就以经怨声载道,乱不成军了。但商毅的全军竟然毫无动摇,一个个仍然是昂首阔步,精神百倍的样子,别说怨言,就连一个弯腰哈背的都没有。显然是军纪严眀,经过了严格训练的。

吴甡见了自然是喜不自禁,商毅的人马,果然都是精锐之兵,看来这次南下督师,还是有几分把握的。就连史可法也不禁有些动容,因为他没有见过商毅阅兵,因此见到商毅部军之后,所感受到的震憾力也比吴甡要大得多。不过由于立场不同,史可法没有吴甡那么惊喜,相反到是可以更为客观仔细的观察商毅的军队。

商家军的装配与其他明军有明显的不同,火枪兵的人数在全军中占的比例明显比其他明军要大得多,骑兵的数量也不多。而且只有长枪兵、刀盾兵是全副盔甲,而火枪兵只有一顶带沿铁盔,一件背心似的铁甲,只齐腰下,左右两片战裙是用皮制,小腿打着白布裹腿,穿多耳麻鞋,斜背着一个牛皮挎包。而骑军的装束和火枪兵差不多,只是多了铁制的护臂和护腿。另外战马只有在马头、马颈和正前方带着护甲。

史可法也是管理过军务的人,懂一些军事,因此到也能够理解,商毅这么做大概是为了减轻士兵的负担,因为火枪兵是远程打击的兵种,一边来说是不会与敌军进行格斗作战,也就没有必要穿着那么多的盔甲。至于骑军的装束,大概是商毅更注骑兵的速度而不是正面的冲击力吧,这到也无可厚非。不过在史可法看来,商毅部火枪兵的数量看来好像太多了一点,万一放完枪之后,敌军冲到近前来怎么办呢?

而最让史可法感到奇怪的是,商毅军的士兵内衬穿的并不是明军惯穿的鸳鸯战袱,而是一身灰绿色的紧衬服装,这一点在炮兵身上看得由为明显。因为炮兵是没有任何盔甲,只是用牛皮打成一个十字型的绑带,系在身上,而且人人戴着一顶八角型半沿的军帽,在正中位置,还镶着一颗红色的五角星。十分古怪的样子。

不过督师并不是史可法,因此他虽然觉得奇怪,但并没有说什么。而吴甡更没话说,只要商毅来了就好,管他们穿的是什么?就是穿蕂甲,披兽皮也没关系。

商毅到是全套标准的盔甲,连自己的钢盔都没带,赶来向吴甡施礼,道:“末将见过督臣,只因路途遥远,晚到了几天,还请督臣见谅。”

吴甡把商毅扶了起来,呵呵笑道:“以恒,不晚,不晚,你来了就好。”顺手指了指身边的史可法,道:“这位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史宪之大人,快去见礼吧。”

尽管在这个时代商毅以经见过了不少历史上的名人,甚致还亲手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但听到了史可法的名字,商毅还是禁不住大吃了一惊,因为史可法在历史上可是大大有名,在明末的官员中,他是极少有以正面形像出现的官员,从私德上,史可法正直、廉洁、从公事上说对明朝忠心耿耿,直到最终困守危城以身殉国,是一个几乎无可挑剔的完美形像。

尽管在后世,也有人认为史可法处理南明事务时,出现极大的失误,包括商毅也有这种看法,但那是史可法的能力问题,与品行无关。商毅虽然也认为史可法有许多不足之处,更不会唯史可法马首是瞻,但也承认史可法和明末的大部份官员相比,还算是一个值得敬重的人。因此也上前两步,向史可法施礼道:“末将见过史大人,久闻史大人大名,今日一见,实在幸会。”

第二卷 落日篇 第十五章 庐州聚兵(下)

众人寒喧了一番之后,吴甡让商毅人马暂时都扎在城外,然后带着商毅进城。来到府衙,吴甡下令聚集众将,设宴招待,也算是众将都互相见一见面。

因为商毅是最后一个到的,因此众将到齐之后,吴甡先像商毅一一引见。虽然在场只有十余战将,不过都是大有来头,仅总兵衔的,就有四个人:马科、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还有两名京营军的两名参将:冯元庆和彭瑞,另外还有三名地方上的武将分别黄州府的守备高君远,颖川卫的都指挥使谢科,武昌府的参将崔文荣,加上商毅正好是十名武将。

这几个人中,至少对这四名总兵,商毅到是有一定的了解,马科原来是洪承畴的部下,曾经出任过山海关的总兵,算起来还是吴三桂的前任,参加过松山之战,败回之后声誉大跌,再也没有出任过什么重要职位。而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这三个人在眀末都是大大有名,都是后来都成为南明江北四镇之一。四镇的另一位是高杰,这时他还在孙传庭手下干活。

其中在另一时空里,清军退兵之后,刘泽清被封为山东总兵,驻守临清。后来李自成打到北京的时候,崇祯调刘泽清部进京协守,结果圣旨被刘泽清当了擦手纸,理都没理。不过在后来清军打到江北的时候,刘泽清、刘良佐都投降了清军,只有黄得功一个人战死,为明朝尽了忠。

吴甡像众将介绍商毅的时候,马科到是拱手施了一礼,道:“商将军,久迎大名。”

商毅也回了一礼,道:“马总兵,久仰了。”虽然商毅的官职和品级都比他们小,但却有一个临邑伯的爵位,因此也能和这几位总兵分庭抗礼,不相上下。

而黄得功上下打量了一下商毅,才道:“久闻商将军大名,今日有幸在此相会,以后定要向商将军讨教讨教。”

商毅淡淡一笑,道:“黄总兵太客气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我们十畲人,又有督臣与史尚书在此,在下有何德能,不能当讨教二字。”

刘泽清只是点了点头,皮笑肉不笑道:“听说商将军在青州大破酋奴十万大军,真是少年英材,又在京师有救驾之功,蒙皇上厚爱,破格提用,看来是前途不可限量,日后我等还要请商将军多多照应才是。”

商毅笑道:“刘总兵过奖了,逐驱鞑虏,人人有责。在下当时虽然只是一介千总,但亦有保境护民之责。何况我等为武将者,自然征战疆场,为国尽忠,方才不负朝廷重望,皇上的恩典,在下不过是尽人臣之本份而己,又岂敢自居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