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朝鲜王在北部设立四郡六镇,其心不小呀。”雷婷见李云天脸上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于是接过他手里的情报一看,微笑着说道。
很显然,四郡六镇的建立有利于朝鲜王对咸镜道和平安道地域的掌控,使得被赶走的女真人无法再度返回。
可惜的是,朝鲜王的这个算盘很可能要落空了,四郡六镇已经引发了李云天的警惕,想必李云天不会视若无睹。
“一旦让朝鲜王与我大明划江而治,我大明对朝鲜国的掌控无疑将减弱许多。”李云天闻言点了点头,脸上流露出了笑容,“咸镜道大部是建州左卫的地域,平安道大部是辽东都司铁岭卫的地域,朝鲜王想要拿下它无疑是虎口夺食!”
“相公,朝鲜王已经在四郡六镇经营多年,恐怕不会把吃进嘴里的这块肥肉吐出来。”雷婷放下手中的情报后向李云天莞尔一笑,恐怕这才是李云天前来朝鲜国的真正原因,要从朝鲜国的内部下手。
“不吐也得吐,否则我大明连领土都收不住,威严何在?”李云天顺手将雷婷搂在了怀里,微笑着说道,他此次前去朝鲜国不单单是为了辽东的战事,更重要的是布局解决被朝鲜国侵占的铁岭卫和建州左卫的领地。
与李云天一同前往朝鲜国向朝鲜王宣旨,让朝鲜王协助辽东明军征讨兀良哈三卫的使者是从七品的礼科给事中赵德,赵德是两榜三甲进士出身,为人沉稳,故而被李云天挑选为此次前往朝鲜国的使者。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开始派往朝鲜的使者不是宦官就是六七品的行人司行人、六科给事中等一类的中小官吏,很少派三品以上的大臣出使。
而且,对于《明会典》中所记载的朝鲜国开国太祖李成桂的宗系之误,从永乐年间开始朝鲜国就请求更正,但直至万历年间《明会典》重修时明朝的官吏方才改正,其间历时二百余年,由此可见朝鲜国当时在明朝官吏眼中地位之低。
虽然如此,但朝鲜国对明朝却心悦诚服,洪武、永乐时期,明朝向朝鲜国索处女、索火者(阉人),后来又屡索贡物,但朝鲜不厌其烦。
满清入关后就对朝鲜国一再施恩,岁贡一减再减,除多尔衮曾要求朝鲜进贡过妃子外鲜有求索,派往朝鲜的使臣皆是三品以上的满洲大员,而且严加管束。
可朝鲜国始终对满清心存疑忌,一直视其为“夷”、“虏”,祭祀明太祖、神宗和崇祯皇帝的大报坛二百余年间烟火一直不绝。
之所以如此,根源就在朝鲜国秉持以春秋义理为核心的中华正统观,这种正统观决定了其对明、清两朝的不同文化心态,是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理论根据和思想基础。
面对作为中华正统的明朝,朝鲜王朝有很强的认同感,往往以“小中华”自居,大讲慕华,恭行事大。
而满清以边鄙“胡人”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对秉持程朱义理观的朝鲜王朝来说是华夷变态、本末倒置、天地不容之事,此时的慕华即转变为尊华,尊王攘夷的春秋义理观甚嚣尘上,遂极力崇明,大讲尊周思明。尊周即尊明,尊明即是尊华。
在整个朝鲜王朝与满清交往的近三百年中,这种尊周思明的思想始终存在,影响深远。
李云天不仅仅是大明正三品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而且还是堂堂的镇武侯,自然不便打破大明规制去朝鲜王国宣旨。
况且,李云天此行隐秘不宜向外透露行踪,故而此次出访朝鲜王国的使者自然就是品阶正好合适的赵德,而他则以副使的身份随队前行,这样一来在朝鲜国行事方便了许多。
当李云天一行人抵达天津港的时候,明扬号三桅帆船已经静静地停在港口,其怪异的造型吸引了不少人百姓前来围观,即便是当地的渔民也从未见过这种制式的海船。
海路虽然可以尽快抵达朝鲜国的汉城府,但危险却远高于陆路,不仅会遇上莫名的风暴,而且还有横行海面的倭寇。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前往朝鲜王国的大明使者通常都走陆路,从京师北上,出山海关后抵达辽东都司,再由辽东都司抵鸭绿江,过江后就进入朝鲜王国的国境。
虽说这个路线在路上消耗不少时间,但沿途都有军队护送安全足以得到保障,很显然使者们都是比较惜命的,故而通常都会走陆路。
况且,走陆路的话使者们还方便来回夹带一些私货贩卖,不仅去朝鲜王国的时候能带去大明的货品,而且回来的时候还能带回很多索要的好处,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