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5章 一对一扶贫(1 / 2)

宦海龙腾 云无风 1329 字 4天前

1994年4月13曰,鼎清区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领导和企业家分别深入本次选定的16户特困户家里进行了一对一的帮扶,为他们送去米、面、油和总计三万多元的慰问金。此次帮扶拉开了鼎清区县、科级干部帮扶特困户和贫困大学生活动的序幕,成为鼎清区1994年重磅推出的第一项惠民新举措。

在去年底,鼎清区委、区政斧就开始谋划酝酿帮扶举措,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决定正式开展此次活动。民政局立即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群众家中了解社情民意,调查核实特困群众,为社会各届人士帮扶提供可靠信息。选定帮扶对象、联系帮扶人员、组织签订“帮扶意向书”、建立“帮扶档案”,并定期统计帮扶进展。

本次帮扶活动特点鲜明,一是帮扶与被帮扶的范围广,不仅有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还有很多企业家;二是提供帮扶的标准高、力度大,帮扶时间为五年,帮扶要实现“四个基本保证”,即基本保证帮扶对象生活温饱、基本保证帮扶对象子女上学、基本保证帮扶对象有疾病能就医、基本保证帮扶对象能维持正常生产。截至目前,已有7名县级领导,9名企业家签订16份“帮扶意向书”。

其中,最先确定并签订帮扶意向书的区领导,就是本次活动的总策划、区委副书记萧宸,继他之后,区纪委书记李云新、区政法委书记刘文军、区人武部长赵雷、副区长郑之鹏、副区长张洋、副区长彭业也随即签订了帮扶意向书。

按照萧书记的指示,此次帮扶活动必须充分体现标本兼治原则,帮扶者根据被帮扶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姓的帮扶。帮扶者通过引导、提供好信息、出“金点子”等方式,即进行“造血”帮扶,为帮扶对象自救创造条件,使帮扶对象找到脱贫门路。在本次活动中,远东稀有金属工业公司的李利伟总经理在得知他帮扶的施美老人还带着一个刚刚高中毕业面临就业的小外甥时,当时答应为她外甥在远东稀金提供一个工作岗位。

萧宸自己则按照之前的计划,来到欢溪镇岳家岗村村民岳大民的家中,送来了两袋大米、两桶食用油和两千五百元现金。这两千五百元现金,是萧宸两个月的正式工资,这时候还没经历公务员连续数次的加薪,萧宸虽然是区委副书记,享受一些津贴,但正式工资也只有一千两百五十元而已,当然这个数目对于农村里的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已经相当高了。萧宸这两千五百元的现金帮扶,至少足以让他们度过半年有余。

面对区委萧副书记,岳大民十分紧张,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感觉说着普通话的官,肯定是大官。而这个萧书记虽然年纪很轻,但只要一看他身后那一长串的随从就知道,这真的是个大官,比村支书大了不知道多少——没看见支书基本上都插不上话,只是一个劲地在旁边傻笑么。

“我屋里有一个妹子(女儿),两个伢儿(儿子),我屋里妹子去年毕业哒,考得几多好,就是没得钱读书,读大学好贵的……两个伢儿一个读高一,一个读初二,高中要的钱也好多类……”岳大民用乡下口音的朗柳话叙述着。

他说的话,萧宸听得微微有些吃力。其实朗柳话属于普通话系的分支,正规说法是古代的西南官话一支,算起来还是相对接近以北方官话为基础形成的普通话的,只是南方方言实在太多,仅仅就在朗柳一个市,城区人说话的语调跟乡下又有一些不同,有时候一个县区都会有一些差别,不同的县区差别又更大一点,所以萧宸在区委听人说话不怎么困难,在这里听起来却有些困难。

他不禁微微瞥了一眼在岳大民身后站着的岳小莲,她的普通话倒是比较标准,想是读书的时候念课文念习惯了,普通话就自然过了关,看来教育果然是最重要的事情啊。萧宸这一刻忽然精神恍惚了一下,他想起国外很多人总喜欢拿华夏和印度相比较,实际上他却觉得印度跟华夏是不能比的,就从语言上来说,印度就很麻烦,华夏民族有着儒家文明的传承,即便被破坏了很多,但根基还在,这种文明的力量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源泉,而且华夏有着全国统一的普通话,全国人民都能用汉语普通话进行交流。而印度则不然,他们民族极多,民族问题严重,特别是种姓制度的残余,在萧宸看来更是落后的体现,而且语言也十分众多,没有印度本国文化的统一语种——当然统一语种不是没有,可惜是英语,一个殖民者强加给他们的语言,一个奴隶文化的继承。

萧宸摇摇头,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回来,但他这一摇头,却让岳大民心里一慌,难道自己刚才什么话说得不对,萧书记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