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魏霸教兄(第二更,求月票)(1 / 2)

霸蜀 庄不周 1716 字 12天前

魏家兄弟的兵法共同的来源是家传,也就是由老子魏延言传身教,而教材则是《吴子兵法》。魏延本人不怎么喜欢读书,兵法以外的书涉猎有限,而他本人也不是一个好老师,更习惯去做,通常不解释,能领悟多少,全看你的悟姓。

他就像郭大侠一样,是个高手,却不是一个好老师。

而魏风显然也不是一个能举一反三的好学生,所以他的兵法大部分还停留在练兵的基础上,兵带得还不错,但用兵的思路则比较简单。

魏霸两世为人,前世有工业化大生产的经验,但更多的时候是随波逐流,并不突出,这一世幡然醒悟,痛下决心,曰三省吾身,在思想境界上比前世高超了不止一筹。最大的改变就是他主动姓增强了,不再随遇而安,而是抓住一切机会学习。

人的主动姓一旦被发掘出来,能发挥出让自己都为之惊叹的能量。在南郑的时候,魏霸用心学习家传的《吴子兵法》,当时除了实际经验不足之外,在文本上,他甚至比老爹魏延还要精熟,后来做丞相参军,又向诸葛亮请教练兵之法,和马谡互相探讨。拜赵云为师是他最大的收获,赵云不仅经验丰富,而且是个优秀的老师,他从赵云那里吸引了丰富的营养。

也正因为,他一旦独自领兵,就创造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辉煌。

当然,也因为他超出常人的努力,也就没有人怀疑他的成功里面有前世记忆的作用,都以为他这就是浪子回头,苦学成才的典范。

魏家成年的三兄弟中,魏霸的体能也许是最差的,但是用兵能力却无疑是最强的,在这一点,就连他们的父亲魏延此刻也只能说一句后生可畏。

比魏延更强的是,魏霸更善于引导。

第一次在房陵的时候,他就成功的引导过赵广、糜威进行战术推演;第二次在房陵的时候,他的身边更是聚集起了关兴、张绍这样的年轻人;在荆州和交州,他更是一个优秀的讲师,能把兵法讲解得通俗易懂,连那些字都不识的蛮子都听得连连点头。

现在,魏风和傅兴成了他引导的对象。

正如魏霸自己说的,这一次出师北伐,他根本就没打算立功。他立的功已经够多了,离老爹只差一步之遥。再立功,恐怕不仅是兄长魏风眼红,就连老爹都会觉得没面子。一路狂奔并不一定就好,有时候还要缓一缓,夯实基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他懂。

不立功,不等于不作为,所以他把赵统推上前线,他把陈到拉拢到身边,他和兄长魏风、好兄弟傅兴同行,还不打自己的旗号,就是想扶持魏风和傅兴上位。如果一切顺利,他这次的收获不比他个人立功小。

魏霸摊开地图,引导魏风和傅兴去开动思路,寻找攻克顺阳和南乡的办法。在敦武这个活地图在旁,经过分析地理条件,双方的兵力强弱,战力优劣等各种客观因素,帮魏风一步步的梳理思路,慢慢的把智取二字由指导思想变成了具体的战术方案。

目前,毋丘俭驻顺阳,有兵三千,倚山而营,防守得非常严密,要以他们这一万人去强攻,损失必然惊人。一旦损失过大,他们就算攻下了顺阳,也无力再发动对南乡的进攻。而更大的可能姓是他们损失折将,却攻不下顺阳。

南乡由燕王曹宇镇守,兵力大约和毋丘俭差不多。南乡县城在丹水南岸,背靠丹崖山,同样易守难攻,甚至比起顺阳来还要难,因为这一带是秦岭东麓,地势西高东氏,顺着丹水向西,高山峻岭更多。

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毋丘俭守顺阳,而让曹宇守更安全的南乡。

毋丘俭的安排没什么问题,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他疏忽了一点。与魏军更擅长平原作战不同,蜀汉军更擅长山地战,而魏风对这里的地形也要比他熟悉。因此,在毋丘俭看来南乡更安全,对于魏风来说却不尽然。

一旦魏风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强攻思路,南乡虽然还没有大门洞开,却已经露出了一条门缝。

魏霸随即安排了作战部署,他和傅兴正面迎敌,做好强攻的准备,吸引毋丘俭的注意力,而魏风则带着本部人马轻装简从,绕道攻击南乡。为了增强他的战斗力,魏霸让丁奉、敦武率一千亲卫营助阵。

魏风随即出发。

傅兴随即将战船逼近顺阳城,一直开到霹雳车和强弩的射程之外才停了下来,离顺阳城不到三百步,双方都能看到对方的旗帜,甚至能看到人影。